信息中心

保护这片神圣、美丽、富饶的土地!

另一只眼睛看南洞庭湖湿地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2008年全国湿地使者队伍中拉开了,我仅是中南林“绿源”代表队中其中一名湿地使者。

我们中南林“绿源”队伍是由12人组成的湿地保护宣传队,我们在8月12日从长沙千里迢迢赶到南洞庭湖地区,由益阳—经沅江—到莲花坳—过撂刀口—进上风港—开辟芦苇场—进攻共华镇—再渡沅江—重返益阳—直到返回长沙结束我们这场没有硝烟却带有友好、共识、和平的战争。

走过这么多地方,不敢说有万里之遥,但在千里之外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一路上,我看到的,闻到的,嗅到的,触摸到的让我倍感有幸,感谢湿地使者行动的这次机会让我了解到这么多事情。作为一名湿地保护者,一名湿地保护宣传者,一名湿地摄影者,由于工作面的宽广,使我在各个角度上比其他队员多留了份心,这样就等于多了一只锐利的眼睛,多了一份观察的思维。而这使我在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留意到那些揪心的、痛心的、悲伤的而让人难忘的画面。

从我与湿地队友一起下湖考察那一刻起,我所看到的画面使我开始怀疑“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的佳句,那一刻流淌在我心中的洞庭之美不再是想象中那幅旭日东升,渔船破浪,浩浩汤汤;夕阳西落,渔歌唱晚,横无际涯的美丽画面了。在湖中“核心区”有大片面积湖水被浑浊所埋没,湖面漂浮的白色垃圾睁眼可见,船舶漏油现象随处可指。这样画面大大削弱我们对南洞庭那种纯洁之美的爱慕之意。在对莲花坳,撂刀口两个渔村的留心中,观察中,我用另一只眼睛,记录下了令人揪心的、痛心的、悲伤的而让人难忘的画面:生活垃圾堆积成山,腥臭味扑鼻而入;大部分房屋家徒四壁,简陋居之。渔民生活苦不能耐,在渔村很少看到楼房,基本上都是那种一层的瓦房,却不是让人看着舒服的那种破旧,因为它们有的已经没法再破了,渔船,是他们的捕鱼工具,也是他们生活的家,正如渔民们所说:“我们有两个家,一个是渔村里的房子,一个是湖上的渔船”。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显得那么单薄,就更别提什么湿地了。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就时常在想,渔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对身边不舒适的环境就没有半点疑惑?其实渔民对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是抱怨的,他们很想搬出这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可是他们没有那样的经济实力让他们去追求、去享受他们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对于莲花坳,撂刀口,我们编写了这样两句快板来概括当地的一些很表象的情况:“莲花坳,鱼儿少,生活环境并不好;撂刀口,名字老,传奇故事也不少;地方小,没学校,孩子读书往外跑”。活动中,我们心里一直在想,怎么样去改变这些既困扰着当地人又迷惑着我们这群环保志愿者的问题,这或许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吧。

一路走下来就辗转到了上风港,这是个没人住的小小岛,只有一栋比较漂亮的楼房在上面矗立着,这是专门为观鸟护鸟准备的。站在屋顶上还可以看到小面积的滩涂,但我们无法想象若干年之后的情况,因为这里曾经有大块的芦苇沼泽!这个时候的候鸟不是很多,“亭亭玉立”的六九杨到处都是,洞庭湖现在的“涨水为湖,落水为洲”在这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过,我们觉得这并不是洞庭湖的初衷本意。坐在船头,看着湖面却没有那种初来时的兴奋之情了,甚至感觉有点凄凉。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有点昏昏入睡,但一股股凉风袭击却让人的睡意一次次消失。很快我们到了芦苇场,我们这只招风的队伍马上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一个“湿地使者行动”标语,一个大熊猫的logo画面让芦苇场的人们充满着好奇,从他们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我们这样的队伍是在这地方第一次出现,队友们也情不自禁的迎上去解说我们队伍的来意,但是他们还不是十分清楚,看来我们在这地方的工作量将会很大,短短的两天时间在芦苇场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芦苇场的人们不懂得我们真正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来芦苇场给他们做宣传。我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搞笑的画面,他们不是很懂得要保护环境,只知道目前的环境不如他们以前了,洞庭湖在逐年的往上涨,湖面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他们更不懂得湿地是个什么概念,怎么去保护它。两天的调查让我隐隐的感觉到,他们的生活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致使这边的南洞庭湿地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水利局给我们提供的地图中的很多地方的湖面都变成了小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在芦苇场沿途做宣传和访谈时,无意间碰到一位有心的老师,他把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他对南洞庭湖的了解给我们做了很深的介绍,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建议,他特别要求我们去他家——野鸡坳去看看,因为那样的地方正是我们想看的、想考察的,所以我们很愉快的接受了他的盛情邀请。他的那一番话让我们胜读过十年书!野鸡坳地方不错,但是有世界之最——血吸虫在那里,其数量之多应该能成为世界之最,不过回来后想想真有些后怕。这地方是整个洞庭湖物产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有很多独有的资源。野鸡坳与白鹤塘相距不远,白鹤塘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有句著名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再看着地图上的白鹤塘与现实中的白鹤塘很让人很悲哀,地图上白鹤塘之大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相差太大,白鹤塘是以前一个多么美丽名字,是一个多么仙境般的地方,如今却是如此般大小的地方弹丸之地,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想想我们该做点什么了。进攻共华镇是活动的计划之一,共华镇与前面几个地方相比较,要繁华一点,人要多一些,但是周边环境却与前面几个地方却不相上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也相差无几。当天晚上以莲花坳,撂刀口,芦苇场,野鸡坳,白鹤塘了解的信息为切入点准备了一场以文艺汇演加海报宣传的晚会,给共华镇的人们带去了一些环境保护的信息,言传加身教,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目前他们生活的地方的环境现状,当我们把拍摄的照片给他们看时,他们几乎是完全不相信,不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他们也开始慢慢的明白,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这一刻,从他们的表情、他们的言语、他们的动作,隐隐感觉到湿地生态系统将来的变化,湿地领域将来的变化。宣传晚会很成功,很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与支持!

再渡沅江时,实地考察的日子也就结束了,这时所有队员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宣传上来,大伙儿集思广益,出点子、想谋略、花心思,围绕着怎么做好湿地保护宣传讨论研究,这样的和谐却又不乏热烈的氛围,这样的传承却又不失创新的形式使我们的宣传有了自己的“专利”。沅江一中的校内宣传引发了学生对外面世界了解关注的热情,引导了他们对湿地的、对环境的一种责任,阐述了一种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我们还要有意去关注民生民情的理念,让更多的校外文化“进化”我们自己。同时我们步步为赢,从校内走向校外,向广大群众宣传环保,宣传湿地保护,传达湿地使者的心声,并从群众口中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开拓。在沅江湘北市场一上午的宣传,成了当日宣传的头条新闻;晚上的大场以“行为艺术”为主导,以讲解做前半场的宣传力量。总之,宣传效果远远超过了策划的预期。一只眼睛的关注,一只眼睛的记录,一只眼睛的吸引几乎把所有被宣传对象给感染了。

眨眼间,我们的南洞庭湿地之行结束了,今年的湿地使者行动也将告一段落,但是对湿地的情,对湿地的爱以及保护湿地的精神却永远烙在我们的心中,和那些热爱家乡的人们的心中。从整个湿地使者行动的活动中走来,从中获得的信息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相信南洞庭不会被人给遗忘,不会被人忽视。宣传保护湿地是湿地使者们的使命,是光荣的使命!湿地使者将会用他们的力量去呼吁更多人来保护南洞庭,保护这片神圣、美丽、富饶的土地!

(执笔/彭卓)野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