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中国水利报载文:洞庭安澜 百姓舒心

洞庭安澜 百姓舒心

——湖南洞庭湖区二期治理工程惠及2000万群众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洞庭湖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3018亿立方米,相当于鄱阳湖的3倍、黄河的5倍、太湖的10倍,是我国吞吐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养育湖南人的母亲湖洞庭湖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三湘子女的同时,几十年来备受洪水侵袭。三湘儿女无不为之心痛落泪,也不断想方设法为之抚平创伤。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1993年,洞庭湖区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实施;1996年,在水利部和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洞庭湖二期治理工程擂响战鼓,至2010年全面完成了总投资40.369亿元的工程建设,2013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洞庭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灾能力显著增强。母亲湖从此面目一新,温柔中更添阳刚之美。

  洞庭湖区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直接关系到湖区2000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指导,并就工程顺利实施作出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洞庭湖的治理是一件大事,国家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大力支持”。朱镕基同志在考察洞庭湖时曾深情地说,要恢复洞庭湖浩浩汤汤的气势,资金要到位,对工程拆迁的移民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

  恢复洞庭湖美景,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先进的观念、严格的制度是确保治理进程的关键。按照“小业主、大服务”的建设管理理念,湖南提出了以项目法人为核心的“十化”建设管理目标,全面推行洞庭湖治理工程“四制”管理,建设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洞庭湖治理过程中,关注人、关注民生始终贯穿其中。移民安置是工程建设的难题,白塘乡地处汩罗江下游,境内有两个万亩大垸,但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一条规范的公路,当地乡党委、政府把工程建设同全乡交通建设和集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移民新村,移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甜美。

  20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利等多个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洞庭美了,洞庭笑了。她似乎正在开心地告诉世人,是她的儿女让她一改愁容换欢颜。20年后,她正细数着二期治理的三个单项工程(11个重点堤垸堤防加固、藕池河整治、南洞庭湖洪道整治)取得的累累硕果。

  11个重点堤垸1215公里防洪大堤和长江143公里防洪大堤全面加修为2级标准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藕池河及南洞庭湖洪道整治,经过扩卡、扫障、疏挖,清除阻洪植物10多万亩,全面改善了河道淤塞、卡口等行洪不畅的局面。

  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的153个堤垸中,88个实行“双退”,55个采取“退人不退耕”的“单退”。通过“双退”措施,扩大洪道行洪能力3%~5%,增加洞庭湖行蓄洪面积779平方公里,10万湖区群众从此告别了水患之苦。

  渠系配套改造,湖区恢复和增加有效排涝面积约300万亩,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有效改善了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条件,为湖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湖区重要城市防洪工程由2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100年一遇,27个县(市)城镇建成防洪安全圈,城市防洪标准整体显著提高……

  面对高洪水位,洞庭湖区堤防日益坚固。以2002年与1998年对比,2002年城陵矶水位比1998年略低,只差0.68米,而出险仅为1998年的1/4,较大险情几乎只有1998年1/3,特别是堤身堤基渗漏、岸坡稳定及建筑物出险数量明显减少。

  面对洪水一筹莫展对于沿岸百姓来说已是陈年往事,现在挂在他们脸上的是幸福的微笑,他们喜的是国家的利好政策让他们有了安乐窝,他们乐的是养育三湘子女的洞庭湖地区更加美丽,更加祥和宁静,更加繁荣富强。(来源:中国水利网)